电动车普及后油价_电车普及后油价会跌吗
1.油价疯涨、电车调价,选择混动车才是未来?
新能源车涨价,特斯拉官降,中国品牌跟进,燃油车掀桌子,部分车企开启保价模式。以上大约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内车市的经历的一系列过山车似的价格大乱斗。就当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价格战要打到什么时候,到底是“保价派”技高一筹,还是掀桌子的更得人心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最大涨幅,以及碳酸锂半年不到的时间暴跌近66%的消息,恐怕要为一季度风风火火的汽车价格战,画上一个句号了。
份额降、油价涨,油车再打价格战也没用?
持续数月的价格战,简单来说,就是车企们为了留在“牌桌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价格战拼的却不是车价本身,甚至也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在风云变幻的车市格局中,对于产品、车企的预期。试想,如果明确告诉你,某家车企明天就要关门大吉。那么即便现在它的产品就是打骨折,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去趟这趟浑水。这种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对于曾经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其收尾的库存,最终归宿往往是租赁或二手市场。而它们在退出之时也并非没有选择大幅降价,但无论消费者还是车市同行,对此行为其实大多也都并不在意。
那为什么现在都开始在意了呢?因为彼时的降价,是准备卷铺盖走人,而现在的降价是为了继续撑下去。特别是对于燃油车领域而言,大家账本都非常清楚。首先,大盘是基本稳定的。自2017年到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基本围绕2400万辆左右水平震荡徘徊。其次,存量的数据中,新能源车的份额逐渐提升。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50万辆,同比几乎翻番,实现每卖出四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格局。按照前面“买预期”的论调,其实燃油车目前已经处于守势状态,而油价可能会是压垮这一姿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全球主流车企纷纷选择“锁死”燃油车科技树,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挖新战壕时。其实也等于变相“锁死”了燃油车的制造成本。平台化的制造方案,多产品(甚至多品牌)共线的生产方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简单来说,只要边际效应能够维持,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就会保持在可控且较低的水平。这也成为传统车企打价格战时手握的重要筹码。但油价对于消费预期的影响,恐怕会导致传统车企不再愿意主动将手中的筹码掷出,而是被动选择固守。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近年来油价与车市的关系。在去年上半年一波10涨2跌的走势下,国内油价也从“6元时代”快进到“9元时代”。叠加其它因素影响,去年3-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同期的新能源车市依旧保持正增长状态。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整体画风为之一变。一方面,3涨8跌的油价走势,并没有让“10元时代”到来,还在年底成功将92号汽油压在了8元以内。另外,部分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也刺激了去年下半年的车市表现。
再把时间拨回今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告一段落,但油价在第一季度基本克制,并且3月份的两连跌,让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都跌入了8元以内。相对宽松的油价走势,让车企的价格战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4月份的大幅上涨,无疑再次唤醒了消费者对于油价的记忆。特别是在地缘局势暂无缓和迹象,以及供需关系的客观状态下。消费者恐怕也会产生油价将会处于高位震荡的预期。加上燃油车本身就处于份额被挤占的防守姿态,叠加使用成本的预期,车企自身继续价格战的预期收益自然会持续萎缩。当然,燃油车也不用担心新能源车会趁机利用价格“收割”,因为它们也准备收手了。
喘口气、继续卷,电车也打不动价格战了?
从市场份额来看,新能源车预期向好,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面对新势力的加入,中国品牌的崛起,以及传统外资车企的转型,整体大盘的向好,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预期的蛋糕。于是新能源车也一度选择在价格战问题上与燃油车联动。但是热闹的价格战掩盖了至少两个问题。其一是国补的取消,即便是退坡之后的水平,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在成本压力上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存在。另一点则是技术上的投入,无论现在热门的800V,还是智能驾驶、座舱,以及充电桩与换电站等硬件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仅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来看,如果刨除研发费用一项,那么至少理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
当然,与很多手里只有一本新能源账的中国品牌车企不同,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还有燃油车可以输血。不过就像前面聊的那样,燃油车现在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恐怕也只有诸如宝马、奔驰这种一线豪华品牌受波及程度较小。但这些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品牌,本身从来也没有加入价格战的意思。
再把视线拉回新能源车,其价格战标志性事件当属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官降,以及国内油价缓和时,燃油车掀桌子带来的市场“恐慌”。如果说后者带来的“危机”已经消散,那么前者还会再动手吗?无论是同行的试探,还是消费者的期待,有关特斯拉在上周六再次大幅降价的传闻确实“如期而至”。只不过特斯拉这次选择让同行安心。顶着特斯拉“全球定价最低”市场的头衔,上周“星舰”都炸了,又怎么可能再降价呢?这当然是开个玩笑,但特斯拉所谓“成本定价”的策略也实属贴金。实际原因恐怕只要翻看特斯拉去年的销量、订单表现就一清二楚了。
去年12月份,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环比下滑超4成。这似乎做实了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减产,以及销量不及预期的传言。而根据有关数据披露,去年年底,特斯拉在国内挤压的订单只剩5千多台。这些或许才是刺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直接在价格上“放大招”的根本原因。但是降价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显现。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近24%,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24%。很显然,降价带来了销量,但盈利能力也下滑迅速。从产品毛利率来看,特斯拉也几乎下滑了10个百分点,毛利跌至20%以内,已经低于经营目标线。这种局面下,趁着上游大宗供应链降价“回血”还来不及,又有谁会挑头搞价格战呢?
总之,一季度国内车市略显混乱的价格战似乎要被画上句号了。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确实在价格战之中收获到了一定的销量。但油车的前景并不完全在自身的价格上,反倒是继续“割让”利润,所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在减少。如此以来,等待类似去年购置税政策那样的“普惠”性质的利好,似乎成为更理想的选择。而新能源车方面,就算是成本控制大户特斯拉,也得喘口气。与其指望碳酸锂的暴跌促使新一轮价格战开启,还不如期待诸如4680电池、一体压铸车身等基础落地,从根本上进一步压低成本,以实现“油电同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油价疯涨、电车调价,选择混动车才是未来?
当年油价逼近8块的时候,大家都说加不起油,于是很多单位车,出租车把发动机改了,改成烧天然气的了。这两年烧气的车多了,结果就是天然气涨价了。结果是烧气比烧油没得便宜,车子还老出问题,动力还不足。
不管油还是气,还是电。 它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烧油的车多所以油才贵。等满大街全是用电的,电不见得比油会便宜,你之所以觉得电便宜是因为电阶梯价,而家用电政府在补贴。等电政府不补贴,然后都市场化运作,原来在汽油里征收的的“燃油税”“养路费”“教育附加费”放到你车辆充电的电费里的时候。你就会哭,充不起电了。
所以油价,也好电费也好本质是供求关系,和政策的问题,实际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油价涨,物流行业最先遭殃。实际C端用户,你油价就算翻个倍我该用还是用。 一个月多两三百块油钱而已。无大碍。
你现在给深圳那些因为没有燃油车指标的人一个机会,允许他们用现在的新能源指标换燃油车指标。你看还有几台新能源。
前景一片光明,道路无比曲折,想买电动 汽车 的还是等等吧。
新能源车是不错,但是不要只看到它的好处,也不要看不到它的缺点。现阶段电池技术还远远不成熟,缺点让消费者买单了,奉劝大家暂时不要买纯电动 汽车 。
新能源 汽车 的优点
1、动力优越
动力性能方面,由于是电动机驱动,短时间可以提供较大的扭矩,15万的纯电动 汽车 ,其动力性能可以和30-40万的燃油车相媲美,在起步、超车、爬坡等场景优势非常明显。
很多人试开了新能源 汽车 就爱不释手了,因为开起来确实很舒服,动力澎湃随叫随到,百公里提速10秒以内,高速超车随心所欲,高峰的感觉很爽。
2、舒适度好
电动机驱动没有燃油车的发动机抖动、噪音,也没有换挡的顿挫感,坐在车里显得非常安静,这一点是燃油车一直以来需克服的难点。电动车还有一点就是 科技 感十足,感觉就是在一个电子影院里,开车和在房子里玩 游戏 差不多,还是很享受的。
3、绿牌优势
同样对很多一二线大城市人群来说,买燃油车容易,但上牌太难,据说某大城市上一个牌可能需要多花费六七万以上,摇号也是一个世纪大难题,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车型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4、充电省钱
这一点毋庸置疑,平均一度电6毛左右,百公里耗电15度,也就是说百公里只需花费9块钱,同等燃油车百公里几乎都在60元以上,假设用车10年,行驶15万公里,可以节省5万左右,10年保养相对燃油车可以节约1万左右。
新能源 汽车 的不足就更多了,甚至让你无法忍受。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只有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 汽车 、氢能源 汽车 这3种,而油电混动、增程式这两种只能说是近几年的新车型,但并不能称之为“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自2014年开始风靡以来,发展势头很猛,而插电混动车型它注定是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的一个过渡产品。
看看某电动车主的吐槽:
当时选择入手第二辆家用车的时候,曾在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之间纠结,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想入手纯电车,又担心续航问题,又看到电费那么便宜,每天上下班几十公里,一年确实能省下不少“油费”。
另外纯电动 汽车 自动辅助驾驶对家里不常开车的人还是很有用的,加上炫酷的外观,整车 科技 感十足,试驾之后毫不犹豫就入手了,经过几年的相处,各种用车场景都经历过,深知纯电动 汽车 的优势与不足,也详细算过一笔账,发现它省油并不省钱。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电池的问题,这东西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害怕开空调,更怕跑高速,市区里没问题,长途就是在折磨自己。
老司机常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 汽车 ,车辆好不好,跑一趟高速,优缺点立马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电动车,在冬天跑高速,全是它的“劲敌”。
刚过去的国庆节,朋友要出去游玩,顺便想体验一下纯电动 汽车 性能,也准备入手一辆,于是借了我的电动 汽车 ,其实借的时候我已经给他说了注意续航和充电的问题,奈何经验不够,最后居然推车。
朋友说他充满电看着续航可以跑600多公里,只花了28块钱,当时不停地说,纯电车太香了,出发之后,全程车速在110-120左右,还开了空调。
到第一个服务区休息时,他看了导航行驶了280公里,再看看剩余续航,只剩160公里了,于是准备充电,但整个充电桩周边全是排队等充电的车,于是搜了下一个最近的服务区,距离70公里。
于是开车继续走,行驶了大概50多公里时,又看看续航,只剩45公里了,他说他大概算了下,根本开不到服务区,于是给我打了电话,问该怎么办,我让他把空调关了,音乐关了,不要给手机充电,车速控制在80-90左右,最好是匀速行驶,不要猛踩电门。
他说全程提心吊胆,每隔一会就要看看剩余续航,太难受了,整个心都凉了,运气还算好,还是熬到了服务区,此时剩余续航只有5公里了。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服务区充电桩依然全是排队充电的,人还比上一个服务区多,大概有10多个在排队,充电桩虽然有4个,但有两个是坏的,只有其中两个可以用,没办法,只有等。
中间排队要经常挪车,挪了五六次之后,车终于没电了,怎么办?最后找人推过去充电,回来后,一个劲向我吐槽,说充电再便宜也不想看纯电车了,还是乖乖买燃油车。
冬天跑高速对于电动 汽车 来说,耗电是最大的,实际续航里程几乎要打6-8折,官方显示续航600公里,实际续航只能算400公里左右,中途一定要做好充电的规划,刚好遇上节假日高峰期,朋友也不算冤。
首先,纯电动 汽车 普遍都使用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这类动力电池因其固有的化学属性,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下,蓄电和放电性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实际续航会较少很多,虽然三元锂电池耐低温性能比磷酸铁锂电池好一些,但是依然影响大。
其次,纯电动 汽车 没有变速箱,依靠电机进行驱动,车速越快,电机能耗也越高,这和燃油发动机类似的道理,官方显示续航是按照匀速60千米/小时的车速来计算的,当车速到110以上,耗电量几乎翻倍,因此车速快对电量来说也是一大痛点。
最后,纯电动 汽车 不像燃油车,开暖风比开冷风更耗电,暖风耗电量几乎是冷风的2倍,而在冬季都是开暖风,可以这样说,冬季低温+跑高速+开空调这是纯电动 汽车 续航的“劲敌”。很多人冬天为了里程就不敢开暖风,想想冻得发抖的样子,真是够了。
其实电动车还是适合在大中城市开,家里最好有充电的地方,不适合经常跑长途的,更不适合在严寒季节的北方。
电池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期待有更好的电池出现,比如充一次电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却可以跑上千公里,比如电池不害怕高低温度,衰减的也很慢等等。
希望电动 汽车 的未来会更好,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汽车 。
我买了辆七万的电车,家里有充电桩,很省。真香。先买了再说。别买太贵的就行了。
电车电池技术还不太成熟,建议现在暂不考虑电车。
受全球疫情、国际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油价持续飙升。随着国家发改委宣布本月18号24时采取新一轮的涨价,95号汽油均价突破9元,各大城市加油站当晚都排起了长龙,相信大家最近也深有体会。另一方面,在电动车领域,由于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各大品牌的纯电车型已接二连三的出现价格上调现象。一边是油价飙升,一边又是价格上调,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处于两难境地。
本期内容是买车君送给各位“燃油党”的一篇福利,在油价上涨的时代背景下,何不采取折中的购车策略,选择更擅长节油的混动车型呢?
需要指出的是,混动车型的售价普遍比纯燃油车更高一些。从后期用车成本来看,混动车的燃油性价比优势一般在三年以后开始凸显,只不过由于车型价格、实际油耗的不同,各车型优势有所偏差。另外,本期买车君所推荐的均为30万元以下,且近半年以来上市的车型,包括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两种。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比亚迪驱逐舰05
上市时间:2022年3月
混动车型一直是近几年比亚迪的产品战略重心,包括驱逐舰05这次就只提供了插电混动版。作为一款11.98万元起售的紧凑型车,驱逐舰05也和唐、汉等高端车型一样,搭载了比亚迪引以为傲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最低荷电状态下油耗低至3.8升/100公里,在可油可电共同加持下,NEDC工况的综合续航长达1245公里。
当然了,出色油耗并没有使驱逐舰05的性能表现有所折扣,这套由1.5L发动机和电机组成的DM-i混动系统,其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达到了81千瓦和135牛·米;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1千瓦和145千瓦,最大扭矩分别为316牛·米和325牛·米,百公里加速仅为7.3秒。无论是油耗还是性能表现,驱逐舰05都有着强劲的表现。
魏牌拿铁DHT
上市时间:2021年12月
得益于长城柠檬混动DHT技术的开发,魏牌旗下的玛奇朵、拿铁和摩卡三款车型均已实现混动版本的布局。其中,定位介于摩卡和玛奇朵中间的拿铁,搭载了一套由1.5T发动机 电动机组成的DHT混动系统,NEDC工况下综合油耗低至4.9升/100公里,油耗表现比较出色。
至于动力方面,这台1.5T的发动机集成了米勒循环、VGT增压器等技术,其压缩比为11.8:1,系统综合功率可达115千瓦,最大扭矩可达532牛·米,传动系统匹配两挡DHT变速箱,并配备弹射起步模式与单踏板模式。无论是油耗表现,还是动力水平,拿铁DHT可谓“双优生”。
长安UNI-K iDD
上市时间:2022年3月
UNI-K燃油版自上市以来赢得了市场不错的反馈,而插混版车型在产品力方面与燃油版一致,仅有的不同便是搭载了一套蓝鲸iDD混动系统,该系统由1.5T发动机 电动机组成,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122千瓦,最大扭矩255牛·米,电机的最大功率85千瓦,最大扭矩330牛·米,在同级当中处于偏上的水准。
再说到油耗方面,UNI-K插混版在NEDC工况下综合油耗仅为0.8升/100公里,在最低荷电状态下油耗低至5.0升/100公里,另外纯电续航里程可达到13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1100公里。如此成绩对于一辆中型SUV而言,的确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
奇瑞瑞虎8PLUS鲲鹏e
上市时间:2022年1月
作为奇瑞的旗舰车型,自家的鲲鹏DHT混动技术被率先运用到了瑞虎8PLUS车型上,并定名为瑞虎8PLUS鲲鹏e 。该车搭载了一套前双电机 后单电机 1.5T发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中三电机可输出230千瓦的最大功率和565牛·米的最大扭矩,在这套混动系统的加持下,新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9秒。
得益于全系标配的19.27千瓦时高能量密度电池组,新车在NED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为100公里,并配备多达9种工作模式。油耗表现上,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1升,最低荷电状态下百公里低至5.0升。总的来说,瑞虎8PLUS鲲鹏e 以燃油版车型的市场口碑做保障,以插混技术为卖点,对于格外看重油耗的消费者而言,的确值得购买。
星途追风ET-i
上市时间:2022年3月
2021年是自主品牌混动技术全面爆发的一年,与吉利、比亚迪等品牌一样,星途品牌同样有着自己的“星核动力ET-i全擎超混”插混技术。作为星途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追风ET-i在最低荷电状态下,车辆的油耗表现为百公里4.8升,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05公里,整体实力表现很强。
至于动力方面,追风ET-i的插混系统是由1.5T发动机 双电机组成,其中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5千瓦,峰值扭矩为230牛·米;双电机的总功率为最大功率为240千瓦,峰值扭矩为510牛·米。新车还配备3个挡位和9种工作模式,以轻松应对各种行驶场景,这在同级车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现代途胜L混动版
上市时间:2022年11月
去年途胜L经过全新换代,新车无论造型设计、品质用料还是动力系统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在现代电气化战略的驱使下,途胜L顺势推出混动版本。具体来看,途胜L混动版搭载的是由2.0L发动机 电机组成的TMED HEV混动系统,其中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0.5千瓦,峰值扭矩为186牛·米。
值得一提的是,途胜L搭载的这台2.0升混合动力发动机,通过改善冷却系统、电子控制连续可变油泵可按需泵油等技术优势,有效改善了油耗表现,新车在WLTC工况下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5.6升,丝毫不输于“双田”的同级车型。
广汽传祺GS8混动版
上市时间:2021年12月
自全新一代GS8上新之初,混动版相比纯燃油版更霸气的造型设计,就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作为家族旗舰车型,GS8混动版这次搭载了一套来自丰田的THS混动系统,但换装了自家的钜浪2.0T发动机,它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达到了140千瓦和320牛·米,相比丰田的那台2.5L发动机性能更加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广泛应用于丰田车型的THS混动系统,早已经受市场的多年考验,在经过与钜浪2.0T发动机的匹配后,NEDC工况下油耗低至百公里5.3升,这意味着在常规状态下,加满一箱油就能跑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对于追求动力和油耗平衡的消费群体来说,全新一代GS8无疑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金选择。
日产轩逸e-POWER
上市时间:2021年11月
</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