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加油,感觉有时候加的油耐烧,有时候加的油不耐烧,是否确有其事?

为什么有的汽油耐烧有的不耐烧_有的汽油经烧有的不经烧

两者相比之下,高密度的汽油更耐烧。

不同种类的汽油,其密度可能会有所不同。高密度的汽油,相对于低密度的汽油,每单位体积内包含的热量更多,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高密度的汽油会释放更多的能量,理论上更耐烧。

密度并不是决定汽油耐烧性的唯一因素。汽油的耐烧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燃油中的添加剂、油品的质量等。

汽车加油,感觉有时候加的油耐烧,有时候加的油不耐烧,是否确有其事?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直在同一个加油站加油,但有时候加的油耐用,有时候不耐用。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我也遇到过几次,排除掉车辆自身问题和行驶条件外我觉得这和汽油本身性质有关,那就是汽油的馏程。

馏程是什么

馏程简单来说就是汽油受热开始挥发到完全挥发完毕这个过程的温度范围。比如我们把汽油装在蒸馏瓶中加热,汽油中的各种物质受热开始蒸发。设加热到70摄氏度时有10%的汽油蒸发了,那么就可以说10%蒸发温度为70°C。加热到110°C时有50%的汽油蒸发了,那么就可以说50%蒸发温度为110°C。加热到180°C时有90%的汽油蒸发了,那么90%蒸发温度就是180°C。200摄氏度时汽油完全蒸发,那么这个温度就叫做终馏点。而该汽油的馏程就是70°C-200°C。

馏程对发动机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10%蒸发温度影响冷启动性能

10%蒸发温度越低,说明汽油挥发性越强。这样在冷启动时汽油更容易蒸发形成均匀混合气,发动机更容易启动。10%蒸发温度太高说明汽油样本挥发性差,气温太低的时候发动机就不容易启动了。但是温度太高也不行,否则高温天气会有大量汽油在管道内蒸发气化形成气阻,影响发动机正常供油。

2、50%蒸发温度影响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

50%蒸发温度代表了汽油整体蒸发性,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比较大。比如行驶中你要加速,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升,进气量在不断改变,因此喷油量也要跟着一起变。这时候汽油蒸发性如果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实际混合气浓度偏低,发动机动力输出不足还费油。而挥发性良好的汽油在加速时都能很好地形成足够浓度的混合气,汽车加速动力越好。

3、90%蒸发温度影响经济性

90%蒸发温度太高说明汽油中重质成分含量多,这部分成分一般热值相对大一些,更耐烧,特别是长途行驶中发动机持续处于稳定状态工作,重质成分含量高一些对经济性有好处。之前93号汽油升级国五后降标号成了92号汽油,当时很多车主都反应92不如93耐用了。这和92号汽油降低重质成分含量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汽油并不是一种纯净的东西,它是石油中那些容易挥发的物质调和而成的。所以每一批汽油的性质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参数的变化可能会对经济性产生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汽油耐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汽油。汽油、柴油都是石油炼制得到的,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如果从成分上加以区分,就是单位体积下的含碳量差异,含碳量偏低的是汽油,具有热值低、密度小、易挥发的特点,含碳量相对高的是柴油,热值相对高、密度相对大、不易挥发。

汽柴油本身的不同也造成了汽柴油发动机特性的差异,汽油热值低,燃烧起来更快,所以汽油发动机可以在短时间达到高转速,使得发动机功率潜力更大,适用于跑高速的乘用车乃至跑车,柴油热值高,且烧起来不是很快,所以柴油发动机不容易到达高转速,但低转速的扭矩输出能力更强,也就是力气更大。除此之外,石油还可以通过多种化学工程得到石油气、重油等等,前者含碳量更低,燃烧更容易,后者热值更高,也更耐烧。

什么是汽油油品?

成分上,汽柴油是多种烃类加上各种添加剂制作而成的一种混合物,这其中的烃类(C4-Cxx)就是石油的最主要成分,但石油原油是从地底或海底直接开出来的,里面含有多种杂质,其中比较难以处理的就是硫以及氮化合物,且对环境很不友好,严格意义上所说的的油品指的就是汽油中杂质的含量,当然汽油中的杂质并不影响汽油的燃烧特性,与汽油耐不耐烧,发动机是否爆震、积碳没有直接联系。

而消费者眼中的油品指的是汽油的综合品质,包括了耐烧、爆震、积碳等等一系列考量标准,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是耐烧问题。上面我们说道,在石油炼制的产物中,汽油的热值是偏低的,所以不如柴油耐烧。另外,不同加油站、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发动机加相同标号的汽油,也会存在细微差异:兑了乙醇的汽油不如纯汽油耐烧,因为乙醇的含碳量(热值)远低于汽油混合物的平均含碳量;夏天因为温度高,汽油更容易气化,烧起来更彻底,所以比冬天更耐烧;技术先进的发动机,能将汽油气化得更充分,燃烧得更充分,所以更耐烧。很显然,这种差异的核心也是含碳量的差异。

然后是爆震,汽油作为一种混合物,其不同组分点燃所需的温度压强都不一样,在汽油发动机中,油气混合体被点燃才是唯一正确的工作方式,但汽油中部分活性较高的组分,在火花塞尚未点燃时就已经被压燃,提前燃烧就会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造成爆震,严重甚至会反向做功影响发动机寿命。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汽油中加添加剂,降低汽油中活性组分被压燃的概率,缓解爆震现象。

怎么样考量汽油的抗爆震能力有一个标准,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汽油标号——92/95/98。纯异辛烷的抗爆震能力好,我们将其定义为100,纯正庚烷的抗爆震能力差,我们将其定义为0。现在有一桶汽油(半成品),它的抗爆震能力只有80,我们给他加入添加剂后,抗爆震能力达到了92,我们就叫它92号汽油,还嫌不够,我们增加添加剂的含量,抗爆震能力达到了95(非常接近异辛烷了),我们就叫它95号汽油。当然,抗爆性如果比异辛烷更好就可以是100+以上,抗爆性还不如正庚烷还能是负数,不过这些燃料并不会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

很显然,汽油的标号只是用于描述其抗爆震能力,理论上与是否耐烧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汽油中的抗爆震添加剂其本身也作为燃料,其含量自然也会影响汽油的综合热值,高标号的汽油必然热值会高于低标号,所以说95号汽油比92号耐烧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不同地区石油中烷烃、芳香烃、环烷烃等成分的比例也不一样,导致汽油成分的差异,同时,我国开的石油大多用的是催化裂化生产汽油,这种方式产出的汽油其中烯烃的含量相对较高,这玩意的辛烷值并不高,抗爆震能力不如外国的石油+外国的生产方式,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高压缩比+双喷发动机引入的国内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原因就是他们的发动机完全是根据他们的汽油开发出来的。

最后说一说国内的油品问题。

纵观全球当前石油储量,欧洲、中东地区的石油品质较高,我国开出来的石油,其本身的硫化物含量、固态杂质含量就偏高,这无形中给后期处理增加了难度,这是汽油油品偏低的重要前提。主观点说,中石化的炼厂基本以炼制进口油为主,而中石油以国产油为主,油品上个人对中石化更有信心。

另外,中国石油化工的执行标准低于欧美,意思就是说,把相同标号的油拿到欧美进行检测,其杂质含量、气化品质、抗爆震能力、以及热量品质都是“糊弄”不过去的,虽然现在对这方面加强了管理,至于国企的执行力,不用我多说,大伙儿心里都有数。

最后,理论上92号油与95号油只是辛烷值不同,用来衡量汽油的抗爆震能力,但实际上,我国针对不同标号的汽油是否存在两套执行标准,这就很难说了,毕竟高标号的汽油就是为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准备的,除此之外其他黑科技也非常多,它们可不仅仅对汽油的抗爆震能力有要求,什么热值、杂质、气化等等方面都更加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