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告诉我下汽油的涨价历史 ?

2.2012年9月11日零时起,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47元。设D和D 1 中有一条是汽

3.2012年3月20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政策,从凌晨起,青岛市场上的汽柴油零售价格全面进行上调.其中市

2012年油价92汽油价格_2012汽油涨价时间

B

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改善市场环境、提供市场信息、建设基础设施,汽油柴油价格的调整,显然不属于上述公共服务的内容,故排除A。经济调节就是宏观调控,侧重解决地区、行业发展的不均衡,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对汽油柴油的价格进行调整,是针对经济运行的状况作出的宏观调控,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故B入选。市场监管,针对制售、哄抬物价等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进行监督管理,以规范市场秩序、落实诚信原则,题中信息显然与之不符合,故排除C。社会管理,依法管理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主要是解决社会性突发、群众件,题中信息显然不属于上述范畴,故排除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二政治生活-的职能

谁告诉我下汽油的涨价历史 ?

A

试题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此商品的需求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也下降,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柴油价格上涨,则其互补品销售量会减少,改用燃气出租车数量增加,因为油价高了,所以物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①②③都可以选,我国油价的上涨,不会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④不选,正确答案是A。

点评:价格的变化不仅能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变化,而且能引起相关商品需求的变化,这里的相关商品指的是互补品和替代品,考生要根据材料分析价格对它们的影响情况,以此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2012年9月11日零时起,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47元。设D和D 1 中有一条是汽

2011年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230元;柴油每吨上调220元;

2010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2010年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2009年11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9月2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9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7月2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2009年6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

2009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2009年3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4日

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4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降低2400元;

2008年6月20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1500元;

2007年10月31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5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500元;

2007年1月14日

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5月24日 上调汽、柴、航空煤油每吨500元;

2006年3月26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

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 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12年3月20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政策,从凌晨起,青岛市场上的汽柴油零售价格全面进行上调.其中市

D

试题分析:汽车属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小,由此可以判断D 1 是汽车需求曲线,D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AB判断错误。汽油和柴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上调,对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故D 1 可能向左平移,D正确,C错误。

(1)由扇形条件图得:

p=24%.

故m=1-4%-24%-52%-10%=10%.

故答案为:24%,10%

(2)160÷4%=4000人,

4000×24%=960人,

4000×10%=400.

补全图形为:

(3)890000×24%=213600人.